黔中苗族蜡染技艺守望者 ——记安顺民间蜡染技师王月圆

 

在安顺市西秀区马军屯村牛角洞组,住着一位与蜡染有不解之缘的苗族妇女。多年来,她用瘦弱的身躯担负着传承蜡染艺术的重任,其作品题材丰富,构图严谨,笔调柔和细腻,冰纹自然独特,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体,汇蜡染、绣染、扎染、刺绣、挑花、织锦等多种艺术形式于尺素。她就是安顺市蜡染协会的副会长,被当地人尊称为蜡染大师的王月圆。

 

■  苗家女娃编织蜡染梦  

对于57岁的王月圆来说,能把蜡染技术传承下去就是她最大的幸福,而办厂等事可以交给下一代。对于她一生挚爱的蜡染艺术,她有太多的牵绊而不能放手,她说:“我要把民族传统的蜡染艺术传承下去,把安顺特色的蜡染艺术做强做大,让它也能成为世界的艺术。”
57年前,王月圆出生在西秀区七眼桥镇小关口村的一户普通的苗族农家,家中8个姊妹中排行老二。那个年代农村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已经从学校领回书的她还是被迫含泪离开了学校。但她天生坚毅好强,在求学受挫后,便开始学习蜡染绘画技术。
母亲是村中出名的蜡染高手,受到母亲的影响,姐姐和王月圆都特别喜欢蜡染,但是由于怕她被滚烫的蜡烫伤,母亲只让姐姐学习蜡染。
大人的反对没有阻挡住一个7、8岁小女孩的求学之心,“那时候,大人不准,我就悄悄看大人做,跟着学。”想到当初学习的情景,王月圆忍不住笑着说:“大人看到我在悄悄的学,就没有反对了,说想学就来学吧,初学就从雕花开始,慢慢的才学画蜡和刺绣。”
“那时候买布可没有现在这么容易,要用布票才能买,可是布票是有限的,所以那时布不够画,就将没有画好的放到锅里煮,那些蜡经过高温就化了,然后就接着画。”王月圆讲,刚学的那几年不知道画坏了多少布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那时学习特别有激情,由于姐姐比我先学,手艺要好些,我就想着不能比姐姐差,努力的学习。”王月圆想到当时学习的那股劲,笑笑说。

 

■  亲人支持走上蜡染路  

“这么些年有丈夫支持我,才走到今天。”王月圆回忆说,1985年,东方蜡画大师杨金秀在贵阳办了蜡染厂,由于她对蜡染艺术的独特的天赋和执著的追求,引起了杨金秀的注意,特招她进入专业的蜡染厂并亲自进行指导。
“我当时犹豫不决,大的儿子才3岁,小儿子才1岁,若走了孩子无人照管。”王月圆对当初迈出从事蜡染事业的第一步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当时丈夫告诉我有机会出去就出去,不出去怕以后后悔。就是这样的话激励着她走出山村,去到贵阳。“那时候到贵阳对我们来说都算远的了”她说。
“刚去的头一个星期,我们几个都特别想家,放不下孩子。”说这里,王月圆眼睛湿润了。她去贵阳后,丈夫工作时,两个孩子就请亲戚朋友照顾,下班后,又当爹又当妈,支持王月圆。就这样,在贵阳还是做了3年,每月工资50元左右。
虽然当时工资不高,但在那里的3年里,王月圆的蜡染绘画技艺趋于成熟,而且打开了她看向外面世界的窗户,使她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评价蜡染,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蜡染不仅具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全面地理解了蜡染艺术的内涵。
1992年,王月圆的作品入选“92年中日传统工艺品联合展”,并应邀到会作现场蜡画表演,技惊四座。这次作品的入选,让她为国际所了解,也让王月圆开始拥有第一批自己作品的欣赏者和收藏者。从这时候起,她的作品不仅只是商品,更上升成为能为别人接受和欣赏的艺术品。随着蜡画造诣的不断加深,王月圆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名家所认识和接受,名气也不断上升,慕名前来求画的人络绎不绝。1994年10月,王月圆受贵州省民委邀请代表贵州苗族参加在湖南省湘西州举行的“94国际苗学研究会暨世界苗族文化经济贸易交流协作促进会”。
1999年,王月圆到昆明参加中韩博览会,作为杰出的贵州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在全国妇联举办的“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十年成就展”中,得到朱镕基、顾秀莲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鎔基来到贵州厅,看着王月圆的蜡版画赞许地说,这是国家的瑰宝、民族的骄傲,他兴致勃勃地观看王月圆现场表演蜡画技艺时,亲切地握住王月圆的手,勉励她,一定要将民族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昆明回来后,王月圆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5万元,请了七、八个工人在安顺市开发区南马三刀厂附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间。
“一开始,我们将蜡染所需的设备全套进来,那个时候自己摸石头过河,每天担心产品质量不好,又怕生产出来没有客户……”王月圆提取创业时的情景,感慨万千。
王月圆多年朋友李有萍介绍说,王月圆创业时,为了节省开支,一家4口就挤在一个不到30平方的房间里,一住就是10年。去年,在西秀区东关办马军屯村牛角洞组的房子建好后,王月圆才把工作间搬回了家,记者在王月圆的家里看到,专门有两个房间是工作间,而另外3个房间作为展厅,展出她及工人们的作品。
王月圆如今的工作室已有十七、八名工作人员,工资在1700至2000元不等。农忙时节他们做自己的事情,闲时就过来做。

 

■  守望苗族蜡染艺术发展传承

“在90年代,当看到蜡染作品被贱卖到云南,我十分心痛,甚至在那边被当做垃圾,从那时起我就决心这辈子都要做蜡染,并把它作为民族文化发扬、传承下去。”王月圆告诉记者,她希望蜡染艺术能够传承下去,把安顺特色的蜡染艺术能够做强做大。也正是这个力量激励着她在蜡染的艺术之路上不断前行。
如今的王月圆已经获奖无数,在2006年,其作品入选“国际休闲产业博览会民间艺人节”优秀作品,同年荣获“贵州省十大民间工艺大师”称号,2007年作品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同年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09年在第三届中国民间艺人节上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家”称号。
褪去各种荣誉的外衣,王月圆更看重的是苗族农村妇女的出路和蜡染艺术的传承。“现在,我每个星期到村里的小学里去上两次课,培训的材料全部由我自己带过去,现在有37个娃娃在学习蜡画。”说到这里王月圆眼光中闪烁着光芒,她介绍说,在2010年,她就曾免费到龙宫镇满寨村对当地群众开展过蜡画培训。
在王月圆家的展厅里的墙壁上挂着着各种经她亲自完成的蜡染工艺品,大到桌布,小到笔挂,其作品题材丰富,构图严谨,笔调柔和细腻,冰纹自然独特,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体,汇蜡染、绣染、扎染、刺绣、挑花、织锦等多种艺术形式于尺素。
王月圆在她蜡染绘画几十年生涯里,从传统中自创了一套独特的绘画技艺,形成自己的风格。她画直线,信手推拉,线条粗细均匀笔直,好似用看不见的直尺比着画的。她画圆、画弧、画云钩、花、叶、螺旋,应手而成,圆转自如。花鸟鱼虫,飞龙、金凤,随着她握蜡刀的右手,漫不经心的一勾、一画、一绕、一点、一挥,便跃然画布之上,栩栩如生。
“4月28日,我受邀到法国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除了包有50个,其他的产品各20件,期间蜡染作品受到很多外国友人的喜爱,甚至友人买下收藏。”王月圆说,可惜没有翻译,博览会上她共卖得1000多欧元。
对蜡染艺术的敏锐触觉和敢于创新的个性使得她从技艺上、作品内涵上突破了传统蜡染艺术的桎梏,进入全新的领域,从而在蜡染艺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杨金秀大师之后又一名集蜡染艺术之大乘的出类拔萃,享誉海内外的蜡染艺术家。2005年她被收编入中国21世纪首部民间艺术集锦大型文献史册《中国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家列传。
现在她的作品受到了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青睐,她说“传统的艺术要发展,就要做大家喜欢的东西,增加产品的实用性”。
作为一个没有读过书、上过学的农村苗族女性来说,蜡染由王月圆当初谋生技能,演绎成了她毕生追求和为之奉献的艺术。王月圆认为,是蜡染艺术成就了现在的她,那么她有责任让苗族蜡染艺术发展和继续传承。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