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百科
各种蜡染知识
三都县水族豆浆染
三都县水族豆浆染,黔南州三都县全境有零星分布。豆浆染源于秦汉,《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药斑布(豆浆染)——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明 …
荔波县白裤瑶族粘膏染
瑶族历史悠久,在文化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自远古时代,瑶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形”,瑶族服饰成为瑶族文化的标志之一。荔波县白裤瑶族主要分布在黔南州荔波县瑶山及广 …
贵定县小花苗蜡染
小花苗主要分布在黔南州贵定县新埔乡,福泉县的王卡等一带。小花苗蜡染在苗族中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苗族在唐代就掌握了蜡染技艺,工艺流程是先把织好的布经过反复多次的浸泡、捶打、清洗和日晒,把天然纤维 …
惠水县布依枫香染
据实物和文字记载,枫香染古称“庞典”,源于汉代或是更早,至清时达到顶峰,其间曾入贡十三次,《宋史》四九三卷载:“南宁物产名马、朱砂、染布……”书上所提及的“染布”,即布依枫香染。黔南的惠水、长顺、都 …
三都县都江黑领苗蜡染
黑领苗分布在黔南州三都县南部都江、及黔东南榕江县一带,据《新唐书·南蛮传》上记载,“贞观三年,其酋元深入朝,冠乌熊皮若注旄,以金银络额,被毛帔,韦行滕,著履。中书侍郎颜师古因是上言:'昔周武王时 …
三都县白领苗蜡染
白领苗分布在黔南州三都县北部高洞、苗龙以及黔东南丹寨县一带,因服饰背部有一块白色为主调的绝美蜡染而得名。白领苗蜡染历史悠久,被称为“东方第一染”。传说在古时候,一位白领苗姑娘在漂染土白布的时候 …
麻江绕家枫香染
绕家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被归入瑶族,称为蓝靛瑶,自称绕家,主要聚居在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洛邦镇与麻江县的交界地带,都匀地区的绕家称呼为上绕家,麻江河坝的绕家为下绕家。麻江绕家是一支长 …
贵州安顺苗族小花苗八鱼戏花鸟蝶石榴花心形四瓣花纹蜡染刺绣背扇
序列号:20200221AS0001 中文名:贵州安顺苗族小花苗八鱼戏花鸟蝶石榴花心形四瓣花纹蜡染刺绣背扇 英文名: 保藏地点:蜡染博物馆 尺寸:高70 / 宽80 工艺:蜡染、刺绣 材质:棉,真丝 年代:当代 简述:保存完整
你能分别丹寨蜡染和榕江蜡染吗,安顺蜡染网来教你?
最近几日,小编从很多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这些什么染坊编辑为了省事,吸引眼球,从来不区分安顺蜡染、丹寨蜡染和榕江蜡染,随便配上图就了事。 今天安顺蜡染网小编就帮助下这些蜡染文盲,千万别为了吸 …
纯天然靛蓝染料制作
侗族蓝靛靛染是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擅长纺纱织布,她们自纺自染的“侗布”是侗家男女最喜爱的衣料。“侗布”就是用织好的布,经蓝靛、白酒、牛皮汁、鸡蛋清等混合成的染液反复浸染、蒸晒、槌打而成。 …
蓝靛染工艺
用蓝靛草加工成蓝靛,用蓝靛作染料,用土碱、烧酒、石灰、牛皮胶作辅料,经过手工操作,把布染成月白、月蓝、蓝、深蓝、浅灰、深灰、青等色。各地除专业染房(大染缸)外,几乎每户都有小染缸,随时染蓝、 …
蓝靛与蜡
蜡 有黄蜡、白蜡。黄蜡,蜂蜡也,凡蜂作蜜皆结房,房中藏蜜,绞出蜜而房则成蜡也。白蜡者,虫蜡也,其中作茧树枝上,每茧藏虫得数百,细如丝发,此谓种子,秋冬采而藏之。及春,将种子缚置树上,虫出茧, …
从日本正仓院蜡染藏品看中日古代蜡染艺术
唐,黄地象树蜡染屏风,163.5cm*56.5cm,日本正仓院藏 唐,黄地羊树蜡染屏风,163.5cm×56.5cm,日本正仓院藏
最后的鸟图腾部落
编者注:在苗疆腹地贵州省丹寨县,苗族人民通过在蜡染衣上绘制八个类似漩涡纹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来表示图腾鸟,传承着古老而浪漫的鸟图腾文化,因此被誉为“中国最后的鸟图腾部落”。本文作者将从考古学、人类 …
蜡染的制作流程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缬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工艺。它是利用蜡与水互相排斥的原理,使布上描蜡的部位因染液被蜡层阻隔而无法渗入纤维,故能产生图案的防染作用。这古老的工艺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
蜡染书籍介绍——《马正荣彩色蜡染集》
《马正荣彩色蜡染集》主要介绍马正荣老师创作的彩蜡壁挂。
苗族推刀
苗族推刀
苗族蜡刀
苗族蜡刀1-10号
布依族蓝靛染工序
一、制靛。靛,即蓝靛或靛泥,是用一种名为“兰靛草”的草本植物制成。兰靛草,在布依族聚居地区都有栽种。一般用插栽法插栽,春末出苗,七月割兰制靛,制靛时,叶茎多的入窑,叶茎少的放入桶或缸(土陶缸) …
贵州民族民间蜡染
前 言 贵州传统蜡染自有其艺术渊源,绝不可与现代蜡染艺术混同。而贵州民间蜡染的风格、技术和社会功能也与今天的商品蜡染截然不同。据《中国染织史》记载,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是中国蜡染艺术的起源 …
蓝靛制作的步骤
蓝靛是一种草术植物,它的栽培及制作在瑶族人民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蓝靛的主要用途是染布,也可药用。瑶家蓝靛不仅自己使用,还作为产品拿到集市上销售,是少数民族特需的染料。蓝靛种子细小,形似杉术种, …
蜡染书籍介绍——《蜡染》印度
蜡染书籍介绍——《蜡染》印度
点蜡工具与方法之蜂蜡
蜂蜡又称蜜蜡,是由蜂群内12-18日龄的工蜂腹部的四对蜡腺分泌出来的一种脂类物质,它与空气接触后凝成小片蜡鳞,每一千克蜂蜡中约含有400万片蜡鳞,这是2万只工蜂一生才能分泌的量。成品蜂蜡色泽呈浅黄、 …
点蜡工具与方法
蜡是动物、矿物或植物所产生的脂肪酸酯,常温下为固体,具有可塑性,不溶于水,能燃能熔,熔点较低并具有一定的黏滞性和黏附功能,蜡染正是利用蜡的这些特点实现布料防染的目的。目前贵州蜡染的防染材料有 …
蜡染的布料制作与洗练
贵州各民族蜡染使用的布料不尽相同,但过去大都是自纺自织的。黔东南和黔南一带常使用棉布,一般是平纹棉布。丹寨和三都的苗族则喜爱用斗纹布,这是一种布面组织呈细小菱形层层套叠纹路的家织布,服饰品尤 …
贵州蜡染工艺
宋代《溪蛮丛笑》中记载“点蜡幔”的制作方法是仿照铜鼓纹样刻板,用蜡印在布上,再入靛浸染;南宋时《岭外代答》描述的“徭斑布”是采用镂有细花的木板二块夹住布帛,然后将熔化的蜡液灌入镂空的部位,再经染煮 …
贵州蜡染的使用范围
蜡染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和造型法则。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程度的差异,贵州民族民间传统蜡 …
贵州蜡染的环境因素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黔西县的观音洞遗址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普定县“传洞文化”遗址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 …
贵州蜡染
贵州不仅是中国蜡染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蜡染的代表性地区。贵州有17个世居,其中苗族、瑶族、布依族、畲族等都使用蜡染,并因地域、族群的不同而风格各异、各成体系,而水族、仡佬族等民族 …
西南蜡染的发展历史
蜡染在西南民族地区流传的历史非常久远。据专家推断,最迟在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蜡可以防染的特点,利用蜂蜡和虫蜡作为防染的原料。据《后汉书-南蛮传》《搜神记》等记载, …